低增长、低效益、低价格、高压力,“三低一高”已经成为了钢铁行业的新常态。2015年钢铁行业的发展究竟何去何从?是春天来临还是仍深陷寒冬?
钢铁等传统工业需求将长期保持弱平衡状态成为业内共识,但钢铁行业还远远不是衰退产业,新常态对钢铁行业既是新挑战,也是新机遇,钢铁行业的发展面临“危”“机”的选择。
业内人士指出,钢铁行业的繁荣或许不表现在总量快速增长和价格快速回升,而更多的可能表现在内在增长、结构优化和内在效益的改善等方面。
低迷中现曙光
2014年,在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钢铁企业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对外产能转移等多种方式积极转型,已经开始慢慢摆脱大面积亏损的尴尬局面,钢铁出口持续增长,铁矿石价格下跌带来钢铁产品毛利率提升,整体低迷中似乎透露着丝丝曙光。
日前中钢协预测,2014年钢铁行业利润总额或将达到280亿元以上,创出近三年来的新高。冶金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虽然钢铁主业略有盈余,但加上非钢产业,钢企的销售利润率仅有0.7%,在所有工业行业中仍排名末位。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钢材需求量预计达到7.12亿吨,而粗钢产量为8.2亿吨,产能过剩问题严重。钢铁行业数据改善主要是原材料跌价,除了铁矿石还有焦炭、煤炭等能源价格的回落,钢材的价格并没有上涨,整个钢铁行业仍处于行业调整期。
对钢价起到支撑作用的是钢铁需求。新型城镇化和老旧城区改造是拉动钢铁业发展的主力。在“一带一路”、“淘汰落后产能”、“区域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引导下,我国钢铁行业未来仍有发展机遇。
近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发布《2015年我国钢铁需求预测成果发布稿》,预计2014年我国钢材实际消费量约7.15亿吨,预测2015年我国钢材需求量约7.29亿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晓齐在2015年全国煤炭交易会上表示,随着钢铁工业盲目扩张得到遏制等一系列积极因素的出现,钢铁行业有望重回辉煌。
春风已至,但钢铁业能否回暖,答案仍然不确定。对钢铁行业来说,意味着在乐观的背景中要面临严酷的挑战。“钢企现在看重的是短期运营,并未站在长远考虑的高度,如果钢企对市场需求的灵敏度不能提升,即对产能的控制不能加强,钢企实现翻身言之过早。”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民表示。
新常态,新发展
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于勇表示,当前钢铁行业进入以低价微利、产能过剩、需求不旺为特征的新常态,已经到了生产关系重新适应生产力的大变革时期。
于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钢铁行业虽然进行了多次改革探索,但发展快的还是装备和规模,经营理念、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这就出现了在技术装备等“生产力”层面逐步与国际接轨,但在理念、模式、体制、机制等“生产关系”层面不能与之相适应的矛盾。如果不彻底解决钢铁企业“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问题,继续抱着传统的思维定式和经营模式不放,就难以生存发展。
钢铁行业大规模数量扩张时代已经过去,将会进入一个以兼并重组为特征的结构调整期。现在我国的钢铁企业数量比较多,要通过优化重组把钢铁行业做大做强,优化内部资源配置,通过全球的资源配置可以形成全球具有竞争力的大型跨国集团。
另外,钢铁产品要实现升级。截止到2014年10月份,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10月单月进口钢材1232576.96吨,1-10月累计8517220.12吨。从进口的产品上来看,板材占比70%,特钢16%。钢企要多出精品,产品要符合市场,对市场做出预测确定自己的产品结构,才能够使钢企提高盈利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钢企近年来“走出去”战略开始初见成效。出口是2014年钢市大亮点,据新数据统计,2014年1-11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8361万吨,同比增长46.79%。同时,我国钢企加速海外钢铁需求地建厂,国内钢铁产能向海外新兴经济体转移速度提高。近几年一些钢企开始尝试海外建厂,武钢在巴西建厂,鞍钢投资美国建厂,首钢在马来西亚建厂。今年9月初,河北钢铁在南非投资建设的500万吨钢铁项目正式启动,这是迄今我国在海外投资建设的大规模全流程钢铁项目,意味着我国钢铁企业“走出去”有了新开端。
业内人士认为,钢铁行业要适应新常态经济形势,积极谋变,创新发展。一要抓主要矛盾,切实化解过剩产能;二要加快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三要加快钢铁行业结构调整,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四要加快发展钢铁电子商务,提高钢铁流通现代化水平。
多元创新时代
钢铁行业将进入依法经营和市场充分竞争的新常态,区域不合理、结构不合理、自身改革不到位的钢铁企业将面临更艰难的生存形势。
另外,钢铁行业发展面临多元化。五矿拟建立电商平台,河北钢铁拟在河北钢铁交易中心和内陆物流园区、钢铁贸易与现代金融、港口及船运物流、境外资源等四大领域谋求合作……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钢铁副产品深加工、钢材延伸加工……这些都是我国钢企多元化发展模式的尝试。
近年来,有些钢铁公司把展开“近钢”工业作为多元工业的重点,特别是环绕钢铁上游质料和下流延伸加工、钢铁展开的技能支持、钢铁业出产进程中的本钱使用,逐步形成钢铁本钱开发、钢材延伸加工、工程技能效劳、本钱综合使用等有关工业。宝钢、鞍钢、武钢、华菱、本钢、山钢集团、济钢等使用主体排放的各种固体抛弃本钱展开的深加工和综合使用,作用显著,积累了成功经历。
“面临高产能和增产势头,有必要减速、换挡、踩刹车;面临环保节能商场竞赛的压力,又有必要提速、升挡、加油门。”钢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指出,在这种极端特别的布景下,钢铁行业要走出窘境只要一条路: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晋级。而在这个进程中,科学策划计划多元工业展开将是推进将来钢铁公司结构调整、转型晋级的必然选择。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认为,钢铁企业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围绕企业战略定位与发展愿景深化体制与机制变革,打造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特色企业,通过改革激活并强化企业的内生动力。与此同时,钢铁企业仅仅依靠产品创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结构创新、布局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制度创新,只有依靠多元创新才能解决竞争力的问题,其中体制性创新又是根本的创新。